展商动态 » 从“阿卡林省"到增速冠军:江西GDP凭啥领跑全国?

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中,江西省的崛起堪称近年最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个曾被贴上“内陆欠发达”标签的省份,在2022年以8.7%的GDP增速领跑全国,刷新了外界对中部省份发展潜力的认知。从2013至2022年十年间,江西经济总量从1.43万亿元跃升至3.21万亿元,在全国省级行政区的排位稳步攀升。

支撑这场“经济逆袭”的深层动力,源自五大战略引擎的协同发力。首当其冲的是航空制造业的全面突破。南昌航空工业城已形成覆盖研发、制造、维修的全产业链体系,承担C919大飞机项目36%的机体结构件制造任务。2022年全省航空产业营收突破1800亿元,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功跻身全国航空产业“三极”之列。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构成第二增长极。赣西锂矿带的探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41%,依托这一资源优势,江西构建起从锂矿采选到动力电池制造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全省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在宜春、新余等地的生产基地相继投产,带动相关产业年增速超过80%。

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彻底打破地理桎梏。截至2022年底,全省高铁运营里程达2314公里,形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昌赣深高铁的通车将赣州至深圳车程压缩至2小时,南昌至长三角核心城市群实现3小时直达。五年间累计投入的4100亿元基建资金,使江西高速公路网密度跃居中部省份前列。

1745548540001.jpg

产业梯度转移承接成效显著。作为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的共同腹地,江西精准把握产业转移窗口期。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在2022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形成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VR/AR三大产业集群。其中LED芯片产能占全球25%,手机摄像头模组出货量全球占比超30%,虚拟现实产业相关专利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

赣商群体的强势回归为经济腾飞注入新动能。这个起源于江右商帮的商人群体,正在数字经济领域重铸辉煌。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梅花创投吴世春等新生代企业家推动江西互联网企业融资规模年均增长47%。全省私募基金规模从2017年的200亿元增至2022年的3200亿元,资本赋能效应逐步显现。

在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下,江西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第二产业占比从2012年的48.4%提升至2022年的5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8.7%。这种转型成效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尤为明显,赣州、九江两大增长极带动全省形成11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域协调发展指数较十年前提升27个百分点。

生态优势向经济价值的转化开辟出独特发展路径。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率先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全省林业碳汇交易额累计突破15亿元。依托绿水青山培育的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产业,年均创造经济价值超600亿元,走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创新之路。

1745548539980.jpg

人才战略的实施为持续发展蓄积势能。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聚焦锂电、稀土、航空等优势学科建设,每年输送专业技术人才超3万名。“赣籍人才回乡工程实施五年来,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17个,带动形成23个院士工作站和1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在审视江西经济现象时,更应关注其发展模式的示范意义。这个既不沿海又非传统资源大省的地区,通过精准把握国家战略导向、深度挖掘比较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成功探索出内陆省份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其经验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当前江西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赣江新区获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南昌VR产业基地加速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的完善,江西有望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来源:小白聊聊事儿

返回顶部